加大力度培育产业技能人才,南海强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时间:2022-05-18 18:58:00 来源:人才南海
近日,南海发布《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将提升科技创新转化效率作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探索走出一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独特“南海路径”。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提出“南海所需的创新平台建设”“科创所长的产业规划布局”两大导向,建立三大工作机制,通过四方面的要素配置,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南海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两个基本导向
实现高水平创新平台与产业精准对接
围绕南海所需的创新平台建设导向,按照“分类管理、开放空间、优胜劣汰、有效激励”原则,设置评价指标,对创新平台产业类别、研究方向、运营内容、仪器设备、创新服务等进行分类分级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在条件允许下向社会有偿开放仪器设备;引导创新平台建立与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
围绕科创所长的产业规划布局导向,力争到2025年,“4+6”产业链体系实现高水平创新平台与人才团队全覆盖。其中,“4+6”产业链体系是指汽车、泛家居、机械装备、有色金属及金属制品等4大战略支柱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安全应急与环保、智能机器人等6大战略新兴产业。
三大工作机制
让科技成为经济工作主抓手
01 在构建更为有效的产学研、政企金合作机制方面
南海目前打造科技创新服务信息平台,采取线上需求撮合和线下需求对接的模式,促进创新平台与本地企业对接,并修订推出了《佛山市南海区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扶持办法》、制定《佛山市南海区“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实施细则》等,对本地企业购买研发服务、平台与骨干企业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等进行扶持,争取到2025年,推动创新平台服务企业累计不少于10000家。
02 在构建科研成果高效转移转化机制方面
科研成果转化率将成为南海对创新平台考核的最重要指标,鼓励创新平台成立专业运营管理团队,采取多元化投资模式,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示范园区。同时,推动具有产业化价值的科技成果在南海转化应用或规模化生产,对平台引进或孵化的企业在政策上予以优先支持,并探索赋予创新平台300万元以下投资的自主决策权。
03 在构建研发能力支撑经济产出的招商评价机制方面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今后作为南海招商引资项目事前评估的必审环节,原则上新引入项目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3%。同时,将研发投入、研发人才引进、创新能力建设、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等作为优化招商引资项目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且权重不低于10%。
四大要素配置
打造全链条式转化模式
提升科技创新转化效率,需要打造全链条式转化模式。此次《方案》也提出将强化国资支撑力度,对基金直投项目实行“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扶持,探索以“财政+国资+社会资本”模式组建“市场化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区内战略新兴产业的资本招商及项目培育。同时,加大土地供应保障力度,建设一批可经营的产业园区项目,筹区镇两级国资力量,到2025年建设科技型产业园8个以上、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
《方案》提出探索优先供地机制。今后,南海将建立本土孵化重点科创项目库,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中安排不低于500亩的建设用地优先供给库内企业,鼓励符合政策的存量工业用地分割以及闲置土地处置后用于发展科创产业。同时,建立科创产业载体动态储备制度,各镇街储备足量科创产业载体,供招商单位和企业洽谈选址使用,其中九江、西樵、丹灶不低于5万平方米,其他镇街不低于10万平方米。
南海还将加大力度培育产业技能人才。其中包括: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深化校地专业与产业匹配合作,通过开设“冠名班”“订单班”等方式,加大工程师和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与创新平台、中高职院校联合新增共建共用100间以上实训室、实训车间;引导职业院校教师1000人以上到企业实训。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也是《方案》提出的重要要素配置之一。南海将建立“政府支持、市场运作、风险分担”的投贷联动运作模式;依托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加快私募基金集聚,扶持私募基金投资南海种子期、初创期的科创企业;到2025年争取政策性银行资金支持南海科创企业超100亿元;实施上市倍增计划,引导更多科创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引导国有融资租赁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