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南海区再获荣誉
↓↓↓
10个县区级城市
广东占据5个!
这是南海第二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
除此之外,南海区在单项奖中还斩获
↓↓↓
居民收入获得感强区
此外,最具幸福感城市为
↓↓↓
南海斩获2项荣誉
并不令人意外,
生活在南海,幸福感满满。
↓↓↓
对于29岁的郑翔进而言,2019年是充满“彩蛋”的一年,“决定在南海买房留下来,工作也越来越顺心,我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有盼头。”
2000多年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从这个角度来看,衡量城市幸福感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这座城市的人口变化情况。在全国外来人口吸引力最强城市之一的佛山,像郑翔进一样的新南海人占了全市新增人口数40.5%,这成为南海城市吸引力和幸福感最直接有力的证明。
图:珠江时报实习生 廖明璨
“小城成本,大城资源。”
2019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
南海区委副书记李军
用这8个字来概括南海的幸福之道。
在他看来,
南海之所以能够让群众感受到幸福,
因为有着三个“不一样”:
不一样的发展动能,
不一样的生活品质,
不一样的人文底蕴。
不一样的发展动能
南海是全中国企业家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经过40年发展,南海已经成为华南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地区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区第二。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19年)》,南海的抢眼表现备受关注: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和活跃样本的县域工业发展,在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上排名全国前五,超越深圳宝安。不久前,南海再度强势上榜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第六次位居第二。
事实上,频频登上国内各种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权威榜单,对南海来说已不算新鲜事,也证明着南海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着强劲动力,是广东乃至全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而这背后正是本土实体经济的强大拉动。
民营经济为主、中小企业为主、制造业为主,是南海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5日,南海区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有31万户,南海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而实有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约12万户。
单看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感觉”,但经过比较就能发现这里的“草根力量”令人叹为观止——在民营经济大市佛山,南海贡献了民营企业数接近40%;放之于全国,2017年底中国民企数量超2700万家,而我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这意味着,南海民企数超过同类地区平均数的十倍,坐实了南海民企“大户人家”的身份。
▲今年8月,南海的市场主体突破30万,企业主骆毅敏领到了营业执照。图/珠江时报记者 刘贝娜
民间经济的活力来源于南海人改革创新的基因。改革开放以来,南海以“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模式,创造了跻身“广东四小虎”的发展传奇。
民营经济发达,藏富于民。遍地开花的民营企业既是南海制造扬名世界的基石,也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伟大洪流。据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民企为南海贡献了GDP的63.7%、税收的77%、城镇劳动就业岗位的85%和企业数量的90%,其发展直接带动了南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2018年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南海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53元,比上年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跑赢了6.2%的GDP增长速度,这便是南海获“居民收入获得感强区”称号的底气。
▲今年5月,一汽-大众华南基地举行第15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图/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财富的多寡并非国民是否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但物质层面的幸福肯定是城市幸福感的基础。发达的市场经济,让企业和居民在经济发展中腰包越来越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南海各项存款总量居全市第一;全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平均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正是最好的例证。
如今,南海正在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着眼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不一样的生活品质
南海每年教育事业投入占公共支出的20%以上,历年高考各项上线率名列全省前茅,达到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水平;社会治安去年全年刑事警情大幅下降29.9%,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0.11。
幸福感强不强,关键看民生优不优。
在新华社副社长严文斌看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幸福内涵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延伸。进入新时代,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成为人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既是增强人民幸福感的着力点,也是此次幸福城市评选的重要标准。”南海无疑是具备这些特质的城市之一。
今年的南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群众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始终牢记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须有先进的教育医疗水平。
今年是南海第四年举办全区教育大会暨南商教育基金奖教奖学大会。四年来,全区累计超过一万人次接受南商教育基金表彰。由此可见,南海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从来都是大手笔的。近年来,南海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扩大学位供给,让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去年,南海区出台十大品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足马力。
▲教育是南海的一张亮眼名片。图为石门实验学校学生在上英语才艺展示课。
而在卫生医疗建设方面,南海加快打造品牌医院、品牌医疗,深化卫生强区建设,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卫生服务质量。此外,南海还加大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须是能让人心安的地方。
“现在晚上出来散步很安心,路边的警灯不停闪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民警巡逻,上街、送孩子上学、回家都很踏实。”市民程小姐坦言,以前上街会害怕遭小偷“摸包”或飞车抢夺,但近年来南海的街面见警率大大提升,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改善,“我们现在走在街上,安全感满满。”
2018年,南海区接报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9.9%,近20年来首次降至万宗以内;“两抢”零发案天数创275天新高;“两抢”案件、命案破案率均达100%;群众安全感连续8年提升,达90.11%……
▲南海在全国首推湾区通办,政务服务更便捷。图/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须有高效快捷的办事效率。
今年5月底,南海在全国首创湾区通办,截至目前,包括港澳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在内,湾区通办业务量已有6000多宗。从“跨城通办”到“湾区通办”,政府服务水平的提高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可持续。
不仅如此,南海线上政务服务也更便捷,继“一门式”后,南海已有超百项业务实现“无门式”办理,群众办事全程无需跑腿。
▲南海拥有优美的环境,千灯湖片区展现了南海生态与城市相互交融的魅力。图/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一座幸福的城市,还必须是生态与城市相互交融的。
在桂城映月湖,小桥碧波,微风轻抚;淙淙流水间,岸边的粉黛乱子草更显得生机盎然;河底植物随波荡漾,鱼儿在“水下森林”里游弋嬉戏,处处让人怡然舒畅。
宜居的环境是南海给市民带来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受外地游客赞扬和肯定的地方。近年来,南海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南海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33天。“如今南海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河涌水质也越来越好了。”市民李叔是桂城夏北社区居民,他由衷感慨,如今生活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一样的人文底蕴
南海西樵山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南海也是戊戌变法领袖人物康有为、近代民族工业先驱陈启沅、中国照相机之父邹伯奇、武术大师黄飞鸿的故乡,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南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城市要发展,不能只盯着高楼大厦、宽马路、大广场,还要积极培育文化生成和生长的环境。南海这个千年古郡之所以始终魅力十足,就是因为抓住了文化这个“根”,不断提升文化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重要价值的认识,始终助燃文化之火,让城市更有温度。
▲2019年西樵山狮王争霸赛暨水上双狮挑战赛。图/珠江时报记者 刘贝娜
5月,南北狮王樵山争霸引来数万市民围观。“多想拍下狮子落水的瞬间,可惜他们技术太好。”专程从江门过来的刘女士一边“耿耿于怀”,一边直叹“水上飞狮太震撼”。
6月,各项龙舟盛事蓄势待发。大沥盐步锦龙盛会、桂城叠滘龙船漂移赛、西樵村居男子龙舟竞渡锦标赛……涌面百舸争流、岸上欢声雷动的端午龙舟赛,成了联系宗亲的桥梁纽带。
6月至8月,不仅孩子们在“筑梦佛山·圆梦南海”文化艺术体育公益夏令营玩得不亦乐乎,大人们也铆足劲——南海区百村(居)篮球赛引发全民健身热潮,曾有球迷凌晨两点排队只为了抢一张门票。
9月,央视中秋晚会将首个国内分会场设在南海,数亿观众在电视机前感受到以南海为代表的岭南文化的活力;在镇街,中秋烧番塔、猜灯谜、赏灯会热热闹闹。
10月,千灯湖音乐节、欧洲高尔夫球挑战巡回赛——佛山公开赛、定向世界杯决赛落幕不久,又传来义工文化节、南海武术大赛、2019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即将举办的喜讯……
这些人文的吸附力、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气息,确证着南海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哲人说,罗马非一日建成;诗人说,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文化于南海,能有如抚摸人心的和风细雨,是因为“家底”殷实。作为岭南文化发源的核心地带,南海有广东“首府首县”的美誉,历史上出现了伦文叙、陈启沅、康有为、邹伯奇、黄飞鸿、叶问等众多名人;也是因为摸清“家底”之后,最大限度用活了这些“家产”。文化被视作城市的核心资源,一张张顶层设计的图纸,让市民有着独特的幸福感。
比如,定向世界杯决赛等盛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南海对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持续推动,也离不开对优秀文化挖掘和传承的“厚积薄发”。古村活化与升级卓有成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赞叹西樵松塘村是“记住了乡愁,传承了文化”。
又比如,文化先行中“设施先行”。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涌现,离不开南海区《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奖励资金的实施细则》的出台和完善。经过多年发展,南海已成功打造“十分钟文体圈”,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全区286个村居全覆盖,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区镇村开展群众文艺演出等活动约5190场。
多年来,南海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征程中勇立潮头,从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到广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了从文化惠民到文化悦民的跨越。
▲千灯湖。图/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以文化城,以文化人。
人文兴,则城兴;
人文美,则城美。
在南海,
能涌现877支群众文艺队伍、
36万余名基层志愿者,
一切都不是偶然。
我想,我最幸福的事就是:
我是南海人!
我爱南海!
来源:珠江时报
编辑:人才南海编辑小组
版权所有:2017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大道北88号(区府机关大院)区委楼526室
联系电话:0757-86337323 传真:0757-86226955 邮箱:zzb_bgs@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000733 粤ICP备09102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