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 人才南海
从每天54项专利授权,看南海创新底色
时间:2019-08-13 09:24:31  来源:人才南海

创新被认为是助力经济实现突围的关键,伴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南海在科技创新领域正上演着“新南海速度”的传奇。

南海区知识产权局最近发布了一组亮眼的数字,2019年1~5月,南海区专利授权量为8082件,同比增长25.1%,按150天计算,相当于平均每天新增54项专利授权,意味着南海对知识产权,对创新的投入正迎来收获期,科技创新正成为南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这是我们成功研发的微波电源发生器,达到高性能、低成本。”季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宋志义说,季华实验室自去年底动工以来,已有7个高端科研团队进驻,自主设立科研项目26个,申请发明专利达47项。

近年来,南海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提出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正是如季华实验室一样的科创平台的不断入驻,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崛起,各种创新要素的不断汇聚,创新载体的不断涌现,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增强,才成就南海创新的“新速度”。

第四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市民在季华实验室展位体验自主交互中医体检机器人。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摄 

跑出新速度

专利授权刷新高 “知本效应”不断增强

一双看似普通的“鞋”,却潜藏着巨大的能量,“我们针对女士穿高跟鞋走路容易累这一痛点,设置了开合式的弹性鞋跟,像汽车的避震器一样减缓行走时的冲击力,走路更加舒适。”佛山市宏屹贸易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陈泉宏向记者展示了新研发的“爱之履神奇女鞋”。

宏屹贸易是一家台资企业,落户南海已经27年,此前一直为国际品牌做代工。“我们参与了多次路演活动,感受到投资人对专利的重视,我们希望通过企业的知识产权成果,链接更多的资源展开合作。”陈泉宏表示,正是因为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他们整理了自身的研发成果,一年内就申请了10个专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经济长期而稳定发展的内生性因素。

事实上,由于南海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具规模的终端厂商不多,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等曾是南海的短板。知不足而奋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球创客新都市的加速推进,让南海的创新进入快车道。

数据显示,2017年,南海区专利申请量为20149件,专利授权量为10637件,平均每天有55件专利进行申请、29件专利获得授权。2018年,南海的专利申请总量达27094件,同比增长34.5%,专利授权量达16345件,同比增长53.7%。

今年前5月,这一数字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被再次刷新。1~5月,南海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085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865件),专利授权量达到8082件,日均新增专利授权量达到54件,较2017年增长了86.2%。

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的“三连跳”,反映了南海的前期科技创新投入取得了成效,进入了一个专利红利期。除了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与申请量相比,授权量更具成色。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近两年来,南海的专利授权增速都远高于专利申请增速,这表明南海在创新加速的同时,创新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知本”效应不断增强。

专利授权数是反映地区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根据科技日报社中国科技网、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联合公布的“2019年中国创新百强区/县”榜单。在TOP10榜单中,南海区位居全国第八名。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榜单涵盖了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各区县,意味着南海进入了中国创新阵营的“第一梯队”。

形成新生态

串联各环节 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

创新是什么?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答案是:600多项专利。

“我们的指纹锁能精准识别指纹、毫秒级感应,整个锁是采用真插芯+C级锁芯,拥有强大的防破坏能力,锁芯自带防钻片,具备较高等级的防钻和防技术开启能力。”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振忠说,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汇泰龙的产品已从传统的机械锁发展到与电子技术、IT技术、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智能门锁。

截至去年底,汇泰龙公司的专利数量已经达到600多项,被评为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登“2018年度佛山专利富豪榜”,成为“佛山市十大专利富豪企业”。

如汇泰龙一样,正是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打响了“南海创造”的品牌,也改变了南海企业的底色。

与南海专利授权数一起飙升的,还有南海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016年,南海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534家,而到2018年,南海累计已有1513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接近2016年高企数的近三倍。2018年,南海平均每天新增约1.9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无疑成为南海创新动能的一部分。

在南海,大量的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创新与产业之间的快速连接器,也是新南海速度背后的创新密码之一。

“我们和东鹏陶瓷、华兴玻璃等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将共建院企实验室。”清华大学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刘亭介绍,虽然仅进驻半年,目前已迎来氢能燃料电池研究、环境材料应用研究、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研究等5个团队进驻。

针对“制造强、科创弱”的状况,近年来南海大力引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掀起了一股“大院大所”潮,在多年深耕之下,目前南海已累计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7家高校院所,达成了共建22个创新平台的合作,覆盖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半导体技术等南海重点发展产业。

为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南海将加强区内企业与创新平台的对接,即将启用的千灯湖创投小镇,将为此搭建金科产融合的平台。

另一方面,南海在积极营造知识产权的生态圈。在此之前,南海知识产权服务存在短板,表现之一是行业氛围不足。意识到不足后,2013年下半年,南海区开始实施《推进发明专利工作方案》和《推进发明专利工作扶持办法》,其中包括对专利代理机构最高30万元的业务扶持,对提供知识产权培训服务的单位最高20万元的扶持。

“南海积极引进专利代理机构,壮大知识产权的服务力量。”南海区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科科长陈秋长介绍,截至今年6月,在南海注册的专利代理机构已有15家,专利代理师81名,从业人员244名。同时,有16家行业商协会建立了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涌现新势力

“两高四新”成为专利密集型产业

 今年的南海区两会上,南海提出要打造大湾区创新发展新高地,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掀起南海制造业转型发展新浪潮。其中,“两高”指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四新”指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南海发布《南海区专利密集型产业分析报告》。该报告调研了南海区2013年至2017年度国民经济行业“中类码”中的133个产业数据,分析统计出,南海有27个专利密集型产业。其中10个分布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5个分布在高效节能环保产业,另外信息基础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各有3个、2个和1个。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南海的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南海着力打造的“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吻合。从2017年南海着力打造新经济开始,南海通过招商引资的“搬大树”模式,与大院大所的“孵树苗”模式结合,已经引进一批科技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或科研院所。

与传统产业注重规模和加工相比,新兴产业在专利创造、运用方面更具优势。随着“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加速构建,南海专利的“水涨船高”,自然在情理之中。

 以2015年落户南海的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凭借可以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牙科种植体技术,在南海迅速扎根和成长,并交出亮眼的创新成绩单。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拥有知识产权187项,其中专利158项,占国内牙科种植体领域40%,列同类企业榜首,实现了行业内生物医疗器械制造、精密加工与3D打印技术的世界领先。

另一边,南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代表企业——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坚实的科研力量为基础,打造自主科技核心竞争力,目前已申请各类专利190多件,获授权发明专利33件。“2011年,我们的‘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方制药副总经理魏梅说,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国内中药配方颗粒行业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

但带有“光环”的新兴产业,创新的道路也并不总是一路平坦。轻资产、重研发是不少新兴产业“自出娘胎”便带有的显著特点,而传统银行注重资产抵押的环境下,其中不少中小型科技企业常常抱怨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压力加剧。

所幸的是,南海很早就发现了这一企业痛点,并且一直在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路径,让知识产权不仅成为企业竞争利器,也成为企业融资的“宝剑”。早在2008年12月,南海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认为第一批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

“当瑞洲科技还是初创企业时,通过第三方评估进行知识产权融资,获得350万元贷款,成为广东省第一批拿到知识产权补贴融资的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评估等中介费均获得了政府补贴。”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华忠感慨,知识产权工作对支撑企业创新起了重要作用。

在南海,像这种“知本”变资本的案例举不胜举。从2011年开始,南海已经连续八年举办“中国(广东)知识产权投融资项目对接会”,大力构建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对接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海就有14家企业获得了1.28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至此,南海累计有172家/次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共15.88亿元。

正是依托专利权质押融资,中小微企业的“知本”变为了资本,产权变成了红利,融资渠道不断增多,融资成本不断降低。

记者观察

知识产权保护让南海创新走得更远

如果说知识创造是源头,知识运用是目的,那么保护则是知识产权制度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保障。

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必须有好的氛围去保护专利、保护知识产权。技术创新的显著特点就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人们形容为“九死一生”。创新的过程非常艰辛,以当前南海大力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佛山安普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一个单抗品种的研发,要经过中试、临床一期、二期、三期等环节,耗时长达近十年,即使投入巨资,也充满不确定性。但一旦研发、投入市场获得成功,就将获得不错的回报,知识产权也成为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如果我们的创新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作为创新主体的广大企业就会失去创新的动力和意愿。新兴产业表现更为明显,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将因缺乏外在的保护而难以发挥其持续动力。因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越来越成为部门和企业的共识。

南海也意识到这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正在加速建设和完善。今年4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佛山巡回审判法庭、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高新区巡回审判法庭在佛山高新区南海园揭牌,审理佛山及周边地区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这为南海企业实现知识产权“就近保护”提供了极大便利。

此外,南海区还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名单,目前已有123家企业“进驻”,他们可享受南海区在维权成本费用方面的定额补贴。机构改革后,知识产权工作将迎来大融合、大保护、大发展的机遇期,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完善、高效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将得以建立,从而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每个人的创新潜能。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 李年智

文/珠江时报 记者 李年智 许徐以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站点地图

版权所有:2017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大道北88号(区府机关大院)区委楼526室

联系电话:0757-86337323 传真:0757-86226955 邮箱:zzb_bgs@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000733 粤ICP备09102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