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聚天下英才
时间:2017-03-27 10:58:15 来源:人才南海
□游霭琼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创新。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当前,广东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节点,更需要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契机,在梳理人才工作薄弱环节和短板,深入调研人才需求基础上,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加大改革创新、细化落实工作力度。针对我省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不足问题,要引培并举,既要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又要发挥重大引才工程高端引领作用,搭建引才聚才合作平台,建设聚才用才载体,加大吸引和留置优秀外国留学生力度,完善人才居留制度、激励约束机制、财政扶持机制,更好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更好地利用国内高端人才资源,做大广东高端人才规模,做优人才结构。要遵循科学的评价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健全职称评审、监督等相关制度,形成分置合理、层级完备、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作协调、服务全面的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着力解决人才评价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问题,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收益难问题,让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更好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创造活力。要通过人才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向粤东西北、基层一线流动,促进人才区域均衡发展。
关注需求,分类施策。针对国际、国内、本地三类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广东在三类人才政策上的改善空间,做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体制机制设计和政策调整。在更好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方面,发挥我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集聚海外高端人才。充分发挥企业甄别和筛选高端人才的主体作用。建立政府设定标准,企业参考选才,市场评价相结合的高端人才认定机制。发挥产业规模、配套优势,将促进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成就事业来增强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引力。建立创投资本接力扶持机制,扶持海外高端人才进行成果转化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开放优势,以开放促合作提高引才工作水平。关注国内高端人才的需求,除了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减低创新创业门槛,解决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等问题外,还应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深化省部企合作,更广泛地与省外高校建立合作联盟;鼓励各类主体与省外相关机构共建“人才发展与协同创新平台”;发挥好广东一线城市户籍“含金量”优势,放宽国内高端人才入户年龄、配偶就业等限制;设立国内人才联络机构。在更好地激发本地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创造活力,充分释放“人才红利”方面,把解决创新创业高端人才住房、场地困难作为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的关键。应用“互联网+”,大力发展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调整科研经费配置方式,营造富有吸引力的创新文化和氛围。重视加强对年轻人才的培养,给正在爬坡阶段的年轻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提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完善创新资源的区域配置机制。
统筹兼顾,提升服务。顺应人才服务多元化、细分化、高要求趋势,加快构建体制健全、政策配套、功能完善、服务规范、高效便捷的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软实力。对服务内容进行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的划分,清晰政府与市场功能定位,统一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即政府突出公平,提供广覆盖、基础性优质人才公共服务;市场突出效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经营性人才服务,营造公共服务充分保障、市场经营性服务做大做强的拴心留人环境。针对当前广东人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要着力转理念、搭平台、健体系,完善基础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服务新平台,通过明晰定位,强化协同,形成各级政府及部门、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格局,消除多头管理、业务重叠、职能交叉带来的服务供给缺位、不足、低效和责任失范问题;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提升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人才公共服务水平。发挥市场作用,着力加快“一主多元”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重点产业目录。通过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发展。培养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同时,建立人才服务标准化体系,以标准为引领促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管理法制建设,为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强化意识,做好团结。我国人才都怀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改进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对知识分子多一些包涵、多一些宽容,多些信任、支持和关心,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事处处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