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党建 > 基层党建
百年记忆 红色南海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生产生活恢复发展
时间:2021-08-03 15:56:00  来源:区委组织部_Admin

1978年建成的和顺大桥。

 

1953年竣工的樵北大围联围主要工程——官山大闸。

 

1959年5月,县内蓄水量最大的蓄水工程——东风水库建成。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和各级支持下,南海县委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地方工农业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推动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工业生产发展。随着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完善,一座座大桥横架两岸,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连接着区域内外,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兴修水利力促农业生产恢复

  南海县地处珠江三角洲,河道纵横交错,水陆交通方便,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但历史上洪、涝、旱、渍灾害频繁。南海人民从宋代开始筑堤围,抵御自然灾害。然而,由于时代的限制,修筑的堤围规模小、质量差,不能抵御较大的灾害,人民生活也无法摆脱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视水利为农业的命脉。于是,从1950年开始,筑堤治水,恢复农业生产,成为南海人的重要任务。

  根据辖区地理特点,南海县坚持不懈地兴建山塘水库;发展电力排灌代替人力提水,引水和排渍;联围筑闸,用大型机械施工代替人力肩挑加高培厚堤围;裁弯取直河涌,综合治理低产田……这些工程规模之大是新中国成立前完全无法比拟的。

  1951年8月,新中国成立后南海县内第一宗蓄水工程——西樵山天湖竣工;同年11月,华南地区第一座船闸——南(海)顺(德)桑园围人字水船闸动工兴建(1952年6月建成);1952年12月,樵北大围联围及其主要工程官山大闸同时动工(1953年5月15日竣工);1958年10月,赤坎水库(县内第一个水库)建成……

  在党的动员号召下,人民群众的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家团结协作,纷纷投身水利设施修建当中,一个个新修新建的水利工程在劳动人民手中诞生。水利工程的快速开展,打响了南海县农业生产大会战的第一炮。据统计,截至1957年春,南海全县已完成大小水利工程609宗,土石方208万多立方,受益农田面积17万多亩。1962年,南海县在丘陵地区增建了169个电动排灌站;1964年冬至1965年8月,共建成8个变电站,使全县50多万亩稻田的90%以上得到电力排灌,实现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在桑园围堤围和闸窦等水利设施的保障下,南海县西樵、九江等“桑基鱼塘”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日渐兴盛。

  一桥飞架两岸人民奔幸福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南海县还积极建桥筑路,大力开展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路标准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南海致力修复、改造原有公路,并修筑新公路。1950年1月,广云公路和江佛公路全线修复通车,1952年6月广中公路南海路段建成通车。同时,还相应建设了公路渡口,改善了南海县内的交通状况。1958年,南海掀起了修筑地方公路的热潮,当年全线新修沙土路10条,共长38.3公里。1959年2月20日,九江至西樵公路(新中国成立后县内第一条新筑公路)竣工通车。1963年,乐西公路建成通车;广海公路广州市郊滘口至南海县大沥路段改沙土路为沥青路面(这是南海县内第一条沥青路)。1970年11月,县内首例公社自建地方公路大桥、横跨官山涌的官山大桥建成通车。

  1976年11月,五斗大桥竣工通车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南海县内新建的第一座省道公路大桥,是连接南海和顺德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老一辈南海人的记忆中,还有一座不得不提的大桥,那就是横跨西南涌的和顺大桥。20世纪70年代,蜿蜒的金溪河流经和顺镇,一河之隔,让金溪、和顺两地居民的生活“分了家”。金溪人想“看大戏”,和顺人想“逛集市”,都只能赶早来到金溪河边,排队候船往返,人们出行十分不便。

  1976年,经过多次民意收集,在和顺公社干部推动和村民积极支持下,和顺大桥兴建。大桥兴建期间,干部群众凝成一心,共同出策出力:干部时刻跟进建桥计划,委托省公路设计院设计、向县请派工程师、对接物料局拿到建筑材料;村民则各自组建民工队,每天争分夺秒带饭上桥、扎铁搭棚担抬泥石、为桥墩“徒手”挖坑。终于,在1978年国庆当天,和顺大桥建成通车。

  一桥飞架连起了金溪、和顺两地,和顺大桥以当时罕见的水泥桥替代了渡船,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40多年来,这座大桥推动着里水和顺发展,见证了两岸的变迁,更是见证了里水人奔向小康。

  公路、桥梁的建设,是勤劳智慧的南海人砥砺奋进、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一个生动缩影。一条条崭新的公路、一座座跨江大桥修建完成,为人民出行和公路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南海工业生产、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南海基建大事记

  ●1951年

  8月,新中国成立后南海县内第一宗蓄水工程——西樵山天湖竣工。

  11月,华南地区第一座船闸——南(海)顺(德)桑园围人字水船闸动工兴建,1952年6月建成。

  ●1952年

  12月12日,樵北大围联围及其主要工程官山大闸同时动工(1953年5月15日竣工)。

  ●1954年

  沙堤军用机场建成。

  ●1958年

  10月,赤坎水库(县内第一个水库)建成。

  ●1959年

  2月20日,九江至西樵公路(新中国成立后县内第一条新筑公路)竣工通车。

  5月,县内蓄水量最大的蓄水工程——东风水库建成。

  11月中旬,闸桥两用的北村大闸动工兴建(1960年5月竣工),是南海境内最大的引水工程。

  是年,县成立输变电工程指挥部,开始在12个公社展开全县性的电网建设。

  ●1964年

  1964年,全县性电网建成,12个公社都用上电。

  ●1967年

  5月初,境内第一个河底电缆工程——官山海口过河线工程竣工。

  ●1970年

  11月,县内首例公社自建地方公路大桥、横跨官山涌的官山大桥建成通车。

  ●1974年

  1974年,县内第一座从35千伏升压为110千伏的大沥变电站投入运行。

  ●1975年

  11月,县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宗大型排水工程——樵北大围官山大泵站第一期工程动工兴建,至1979年6月竣工。

  ●1976年

  11月,新中国成立后县内新建的第一座省道公路大桥——五斗大桥竣工通车。

  ●1978年

  5月,南庄公社主建横跨吉利涌的吉利大桥建成通车。

  10月,和顺公社主建横跨西南涌的和顺大桥建成通车。

  文/珠江时报记者柯凌娜

  南海区档案馆供图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站点地图

版权所有:2017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大道北88号(区府机关大院)区委楼526室

联系电话:0757-86337323 传真:0757-86226955 邮箱:zzb_bgs@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000733 粤ICP备09102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