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南海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幕。党代会报告提到,今后五年,是南海区改革开放的窗口期、动能转换的提速期,也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期。作为全区改革发展主战场,各镇街将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也将朝着各自的新目标再出发。
桂城 发挥三湖联动优势打造城市客厅典范
报告提出,桂城街道要扛起中心城区的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三湖”联动优势,打造成为城市客厅典范、总部经济样板、广佛同城标杆。
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绍强表示,党代会报告对桂城提出的3个定位准确、方向清晰,要求桂城提高站位,以一线城市为目标,立足湾区看南海、站在未来看现在。桂城将强化“不干则已、干则必成、成之最好”的担当和勇气,努力在现代化建设中全方位高水平走在前面。
桂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岑灼雄认为,经过过去五年的努力,桂城初步实现“大城配套小城成本”的目标。与此同时,桂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土地开发强度大、教育资源需求量大等瓶颈。接下来,桂城将努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共融的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区。
目前,桂城通过连片开发完成了八千多亩工业园区改造,计划重点抓好“工改工”项目,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总部经济样板的定位,加速引入总部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在轨道交通方面,除了已经开通的广佛地铁一号线、南海有轨电车一号线,未来还有佛山地铁二号线、三号线等线路途经桂城,桂城轨道交通密度将媲美广州、深圳;在教育领域,桂城未来五年还将投入30亿元新改扩建学校,优化学校设施设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位供给。
九江 高举产业大旗创造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报告的内容催人奋进,是鼓舞干劲的报告,更是引领思想的报告;是总结经验的报告,更是引领未来的报告。”九江镇党委书记徐永强表示,党代会报告是南海区过去五年发展经验的高度总结,是指引九江向前发展的宝贵财富。
产业是九江镇发展的根基。当前,九江镇正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有成绩,也遇到了困难。因此,报告中关于“九江镇要坚定‘小镇也能办大事’的强大信心,锚定新兴产业新赛道实现高质量崛起,争当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要求,为九江镇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九江要明确发展路径,高举产业大旗,惟有坚守实业才能赢得未来。”徐永强表示,区委对坚守实业的初心,对九江镇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九江镇要锚定新兴产业新赛道实现高质量崛起,围绕高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泛家居、大健康等支柱产业进行强链补链。同时,还将围绕“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创造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对于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活化西部生态文旅资源,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三生’融合典范”,九江镇也明晰了方向。九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淮东介绍,九江镇将继续创新水产养殖技术,推动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平台,打造万亩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五大“美丽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此推动“三生”融合,实现既富了口袋又美了环境的目标。
西樵 擦亮文旅品牌做好空间再造产业重塑
“看了报告后感觉很振奋,对南海未来五年的发展充满信心!”西樵镇党委书记李毅佳认为,区委对西樵的发展定位十分清晰,就是要擦亮“文翰樵山最岭南”文旅品牌,做好空间再造、产业重塑两篇大文章,绘就“美好生活在西樵”的工笔画。
接下来,西樵镇将围绕这个定位持续发力。一方面,西樵将发挥文旅优势,通过山上山下联动,擦亮西樵文旅品牌,把西樵打造成大湾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西樵要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两高四新”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西樵,陶瓷和纺织两大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为此,西樵将通过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头部企业,将这两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西樵还提出要发展大健康食品产业,在“大健康”的赛道上争取一席之地。
谈及改革,李毅佳表示,对西樵来说,改革就是要破除旧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特别是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环境保护治理等方面,要花大力气推进,“我们既要有绿水青山,又要有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西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国欣看来,改革是方向,痛点即是突破点。在他眼中,文化底蕴、生态底色、产业底气都是西樵的“家底”,如何能够把这些“家底”转化为发展的动能、巩固西樵作为南海西部区域中心的地位是关键。他希望通过“腾出新空间、激发新动能、培育新产业、打造新文旅”这样的新发展理念,促进西樵高质量发展。
丹灶 打造“万亩产业园”吸引新兴产业集聚
报告对丹灶镇提出的发展方向是:要乘势而上、敢想敢干,争做大湾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标杆镇,让有为之乡更有为。
“这个发展方向对丹灶而言,是压力更是动力。”丹灶镇党委书记陆文勇表示,接下来,丹灶将围绕中心任务,以发展促转型。
近五年来,丹灶镇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打造,在新兴产业集聚等方面有显著成果。
陆文勇表示,接下来,丹灶将紧紧围绕智能安全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实行靶向招商,发挥新能源产业和智能安全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形成全产业链条的产业集聚;继续依托“鲲鹏人才计划”,结合丹灶仙湖实验室、南海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继续吸引高端人才;根据佛山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丹灶也将着力优化行政生态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优化对企业的“保姆式”服务。
“要通过村改腾挪更多的工业用地,为新兴产业的集聚打造产业载体。”陆文勇认为,让新兴产业实现集聚发展,还要持续“拓空间”,在大力推进“村改”的同时,整备更多土地,按照区的要求打造“万亩产业园”,吸引更多新兴产业集聚到丹灶。
狮山 大镇有大梦想挺起南海产业创新脊梁
“狮山镇是千亿大镇,要有大梦想、大责任、大担当。”南海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狮山镇党委书记盘石表示,今年南海区委对狮山镇提出了更高的期待,狮山镇也将坚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镇域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打造现代化活力南海挺起产业创新的脊梁。
具体而言,狮山镇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以减少层级、整合资源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各类平台管理机构和专项工作机构设置,探索经济发达镇管理模式创新;以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先导区,以官窑国家物流枢纽为供应链型节点,以博爱新城为文产融合型节点,搭建“一区两节点”的两业融合载体,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创建“两业融合”示范镇;高质量建设博爱湖片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南国桃园片区,打造与先进制造业核心区相匹配的高品质城市环境,形成集休闲娱乐、办公创业、居住生活于一体的产城人融合新空间,打造大湾区城市客厅。
此外,在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狮山镇要建设4个万亩公园,同时加大水域和水环境的改造,让全镇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在提升民生福祉方面,计划未来五年教育领域再投入80亿元,新增中小幼学位3万个以上,让公共服务配套更完善。
大沥 举全镇之力高标准打造城市中轴
南海区委常委、大沥镇党委书记何春云表示,党代会报告对大沥的定位清晰、指向明确。这是区委对大沥发展的殷切期盼和谆谆嘱托,给予全镇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接下来,大沥将按照区委部署,狠抓新一轮发展,大刀阔斧推进城市更新、商贸转型,争当城市中轴北延的桥头堡,走在广佛全域同城最前列。
“未来五年,千灯湖城市轴的想象空间在大沥。”何春云表示,大沥将举全镇之力,高标准打造城市中轴,加快推动千灯湖“产业过河、城市过河、环境过河”,续写城产人融合发展新篇章。
广佛新城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大沥占了32平方公里。何春云认为,在广佛新城(南海片区)中,大沥“挑大梁”“唱主角”。未来五年,大沥将深度参与广佛全域同城示范带建设,做好城市设计、加快村改步伐,抓好轨道交通和土地综合开发,重点推进广佛湾、广佛同城示范带改造开发,全面在规划、交通、环境、管理上对接广州城区,努力实现“广佛边界地”变“城市中心区”。
何春云表示,大沥要争当南海城市更新排头兵,改出新天地,拆出新空间。同时,在探索商贸转型升级上,大沥将以专业市场改造升级为契机,瞄准会展经济、流量经济和数字经济,主动拥抱直播浪潮、打造电商载体、促进指尖消费、加快商圈崛起,努力让大沥成为商贾汇聚的梦想之地、全球生意的贸易桥梁。
里水 通过“五大聚焦”打造“五个里水”
里水镇党委书记谭艳玲认为,南海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振奋人心,接下来,里水将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五大聚焦”,打造“五个里水”,实现令人向往的“梦里水乡、湾区名镇”目标,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
具体而言,里水将聚焦城乡全面融合,打造城市里水;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实力里水;聚焦水环境治理,打造生态里水;聚焦水乡特色,打造风情里水;聚焦优化民生,打造幸福里水。
谭艳玲表示,里水将围绕一产转型、二产提升、三产优化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旅游+”多元新业态,引入大型主题文旅龙头项目,培育夜间经济、民宿经济等新业态,把梦里水乡文旅品牌做大、人气做旺,做精“南有梦里水乡风情游,北有岭南农业大观园”旅游观光线路;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六大工程,补齐里水养老和基层治理短板,加快融和小区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里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伟明认为,里水有着广佛同城的优势,就要抓住这个机遇,研究里水发展战略格局,例如报告中提到的加快大沥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和专业市场转型升级,里水目前有13个物流园区,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转型升级,改成供应链物流,与大沥实现互惠共赢。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 钟泽诗
文/珠江时报记者 钟泽诗 陈志健 周钊泷 杨慧 黄洁 李春妹 彭美慈 何万里 通讯员 麦钰豪 冼福注 陈国杰 朱嘉泳
版权所有:2017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大道北88号(区府机关大院)区委楼526室
联系电话:0757-86337323 传真:0757-86226955 邮箱:zzb_bgs@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000733 粤ICP备09102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