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 人才南海
十年跨越!十年巨变!以鲲鹏之名南海人才工作再出发
时间:2021-01-13 16:13:10  来源:区委组织部_Admin

  鲲鹏扶摇起,南海纳百川。

  1月13日,佛山市南海区隆重召开2021年第一个高规格大会——鲲鹏人才大会,现场发布“十四五”南海人才工作总纲领,重磅推出“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宣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诚心和决心。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南海立区之本,竞争之基,转型之要。

 

  06ab5921284d4abcafea66229a1e9494.jpg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广东省PET容器成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团队在检测中心进行研究。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摄

 

  南海区推进实施“人才立区”战略10年来,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超过55万人。

  10年间,人才集聚南海,见证着一个行进在高质量路上的城市对人才的渴望与重视;

  10年间,南海从“人才立区”走来,全面迈入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征途。

  当“奋进十年”与“战略机遇”无缝对接,当“第一资源”与“跨越发展”有机融合,便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

  十年砥砺,一幅崭新的蓝图喷薄而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人才立区”战略的基础上,鲲鹏展翅的南海开启了一场全新的追赶,并正以风的姿态加力向前……

  广开“引”的渠道

  栽好“梧桐”,引来“凤凰”。

  “南海出台了很多措施,让外地过来的高层次人才安心地进行创新创业。”南海区高层次人才、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帅的这番话,引发了不少梦圆南海的人才的共鸣。

  南海向来惜才、爱才。早在1872年,就有南海先贤陈启沅无私传授缫丝技术,培育一批先进的缫丝技术人才被传为佳话。

  时间的长河并没有让南海遗忘了这一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之初,南海凭借“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的家庭作坊生产模式,一跃成为国内发达的传统制造业城市之一。然而,当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制造业无法支撑南海高质量发展之时,南海开始谋求制造到智造的转型。

  南海如何转型?靠的就是人才。

 

  27b0938ffc724fccbe5f5725d7645238.jpg

在南海“博士进企业”研究生科研实践启动仪式上,现场进行“博士服务站”授牌。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摄

 

  2011年,南海确立“人才立区”战略,把人才工作视作立区之本、发展之核。

  人才引进的加速键被按下。同年,南海印发人才团队创业和领军人才扶持办法、发布子女入学、医疗健康服务等相关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1+N的人才政策体系。

  在政策红利的带动下,不少人才开始流向南海。与此同时,南海也在思考着,什么样的人才更适合南海。显然,支撑起南海制造业的企业家最有发言权。

  2014年开始,南海推出“人才强企”系列举措,从原有政府主导模式向市场化方向引导,让企业成为“揽才”主体,构建一个更为完整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借此,培养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企业人才队伍,壮大了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有力推动了“人才红利”向“创新红利”的转变。

 

  37839d1048974aa193c160e7a63d9212.jpg

南海区高端人才迎新年音乐会。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摄

 

  需要创新的不仅仅是技术与产业,也包括了人才政策。2018年1月,南海区创新人才认定与扶持相分离,构建起高层次人才和基础性人才并重、增量人才与存量人才并重、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并行、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人才发展体系。2020年,人才认定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开展企业人才自主评价方式。

  据统计,10年来,南海共出台人才政策58份,贯穿人才评价、引进、培育、服务的全链条,以及创新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各环节。同时广开“引才”渠道,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还开启了线上“带岗直播”,面向全球海内外英才广发“求贤令”。

  此外,南海在全省率先探索“科技镇长团”“博士进企业”柔性引智工作。目前,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65人次完成挂职工作,377位清华大学等名校博士进入企业科研攻关,取得显著成效。

  跨过“人才立区”10年大门,南海区人才政策体系日渐完备,政策红利不断催化“人才红利”,效果越来越明显。截至目前,南海区人才总量超过55万人,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其中中外院士2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70人,累计引进各级人才团队266个,多项指标位居省内同级地区前列。共认定十四批一至七类及特色人才21215人。

  完善“育”的机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才工作是系统工程、长期事业,不能是“一引了之”,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南海不断完善人才培育机制,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强化校企合作、搭建“双创”载体等形式,让“外来和尚”与“本地和尚”都念好经,培育更多优质人才助力地方发展。

 

  b811a86495df4120af4440cbee930b79.jpg

2020年南海人才政策发布活动。六大部门就修订后的人才政策,依次进行互动问答。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摄

 

  为确保专业性人才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南海聚焦人才事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平台搭建、培训提升等方面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扶持激励。

  例如,“双创”扶持方面,为人才团队项目孵化培育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技能人才方面,着眼于技能人才培育和技能晋升环节,实施“技能人才三年提升工程”,降低补贴“门槛”,推动技能人才加速晋升;“名师工程”“名医工程”则更为系统地搭建起教师、医卫人才队伍的成长阶梯……

  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培养本地“永久牌”人才?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的产教融合模式中是一个答案选项。

  近年来,南海区盐步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扎实推进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形成“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特色培养模式。例如,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实施“1专业+N企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就能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2020年发布的《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引进奖励和培养资助办法》,特别增加了“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这一补贴项目,鼓励南海区内的新能源、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企业,与高校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活动。这既有利于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梯队,又有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

 

  ee9a547400434a8ab247278a3bf2be9d.jpg

园区引入创客邦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摄

 

  此外,南海还积极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一条龙人才载体,高标准建成瀚天科技城、丹灶“728创域”孵化器等一批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吸引各类人才在此创业就业。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孵化器32家,其中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在孵企业1019家。

  厚植“留”的沃土

  引才不易,留才更难。

  耀眼的成绩背后,南海做了什么?

  想人才之所想,忧人才之所忧,急人才之所急。一直以来,南海致力于把贴心的服务做到人才的心坎里。

  自2017年起,南海区升级“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在区、镇、重点园区三级配备人才客户经理,构建起“1+7+N”的人才服务体系,将人才服务下沉到一线工业园区,为全区引进的各类中高端人才提供包括政策申报、入户、子女入学、工商登记、人才公寓申请、配偶就业在内的85类事项的咨询、代办或协办等服务。

 

  c7e65bd2504c4fc5be8b1f66b312ed40.jpg

天安数码城党群服务中心桂城街道人才服务驿站。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摄

 

  南海人才服务平台和服务模式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中,人才“一卡通享”综合服务平台,就实现了认定申报、政策申报、扶持兑现、融资服务、秘书助理、商旅出行等集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的一体化,为全区各类人才提供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

  当前,国内不少城市使出浑身解数,升级“招才引智”行动。在各式各样落户和补贴政策频出的“引才”行动背后,真正能“留人”的因素依旧是城市的就业机会、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2020年11月,南海三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称号,让人再一次看到了这座“小城”的独特魅力。在做大做强经济“蛋糕”的同时,南海持续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加大民生事业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让各类在南海创新创业的人才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温度。

 

  955f67e73daf4cd0a5d28b3a6765833c.jpg

季华实验室。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摄

 

  特别是在人才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大事”方面,南海一点也不含糊——

  在教育方面,南海以需求为导向,创新通过人才认定、人才奖励积分等途径和方式,精准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

  在医疗方面,各类人才可享受相应的优诊服务、免费健康体检、医疗补贴、健康跟踪服务和健康咨询服务。

  在安居方面,南海通过发放货币补贴扶持人才购房或提供实物租赁住房的方式,解决人才的安居需求,一类人才最高可获800万元安居补贴。

 

  9dfff0bd3754429daad056930f9bb733.jpg

2020年南海人才政策发布活动上,六大部门一起点亮“人才树”。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摄

 

  在广东南海启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良辉看来,相对一线城市来说,南海有“小城成本,大城资源”的优势,“我深深感受到,南海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效政府服务水平。” 

  “我是在南海成长进步起来的,这座城市给了我很多认可、很多荣誉。”陈贤帅也对南海有着特殊的感情,如今他已将小家庭搬来了南海,“这里将是我用一生为之奋斗的地方。”

  搭建“干”的舞台

  打造“梦工厂”,激发创业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星联科技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瞿金平,在南海区的资金扶持下,发明了“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及设备”专利技术(简称“ERE技术”),致力解决边疆地区因白色污染而面临无地可种的严峻问题,并在南海迅速产业化。

  201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乔治城大学的冯明昊,看过广深的风景后,毅然选择来到南海发展。让他下定决心扎根南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准南海新兴产业发展快,其中新型生物医药产业是政府重点发力产业之一,与其专业对口。

  202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项目团队落户南海,推进南山安捷大健康创新及产业项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标杆。

 

  115d6353f601404fb0e0325f827e7b93.jpg

广工大研究院,3D打印产业孵化器。珠江时报记者 方智恒 摄

 

  今日之南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全域同城化核心地带,制造业基础雄厚,“两高四新”产业集聚发展,每一个领域都有龙头项目或国家级平台抢滩进驻,事业发展平台广阔。在拥有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南海积极构建创新创业发展生态圈,搭建人才“梦工厂”,实现引才育才留才,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人才的集聚有效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引进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链式效应。目前,南海引进省级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季华实验室、省级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仙湖实验室、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等42家科创平台载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3.9%。

  优越的创业环境和科创平台,为扎根南海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无论选择在南海就业,还是自主创业,更多的“陈贤帅”“冯明昊”们在这里都有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这些优秀人才,将为南海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改革发展创新实验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吧,在南海你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数读南海人才

  ·南海区人才总量超过55万人。

  ·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多项指标居于省内同级地区前列。其中,中外院士26人,增幅26倍;国家高层次人才70人,增幅34倍。

  ·截至2021年1月,共认定十四批一至七类及特色人才21215人。

  ·累计引进各级人才团队266个,其中省级人才团队4个、市级人才团队111个(占全市64.5%)、区级人才团队171个。

  南海区人才工作大事记

  2011年,确立“人才立区”战略。

  2012年,实施“蓝海人才计划”,至今引进省、市、区人才团队共266个。

  2013年,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镇长团”、“博士进企业”等工作。

  2014年,全面推进“人才强企”,荣获年度南海影响力十件大事。

  2015年,成立南海区高端人才联谊会。

  2016年,国家级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首次落户南海。

  2017年,打造全国首个“人才板”,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奖。

  2018年,全市首创“人才卡”服务模式,并在全市推广。

  2019年,人才客户经理制度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奖。引进全市首个全职院士。至今共引进26个中外院士及团队。

  2020年,疫情背景下在全国率先举办海外留学人员专场招聘——“海外人才归南海”。至今共引进70名国家高层次人才。

  2021年,启动“南海鲲鹏人才计划”。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 柯凌娜

  文/珠江时报记者 蓝志中 周钊泷 柯凌娜 杨慧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站点地图

版权所有:2017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大道北88号(区府机关大院)区委楼526室

联系电话:0757-86337323 传真:0757-86226955 邮箱:zzb_bgs@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000733 粤ICP备09102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