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6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今日亮相 |
前十名将被授予“南海区高技能突出人才”称号,另外五十名将被授予“南海区岗位技术能手”称号 |
核心提示
技能人才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保证,稳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对南海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南海评选的60名优秀高技能人才名单正式揭晓,其中,前十名获评者将被授予“南海区高技能突出人才”称号,排名第十一至六十位的,将获“南海区岗位技术能手”称号。
目标
提高人才竞争能力
区域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南海区拥有技能型人才19.1万人,其中初级技工11万人,中级技工5.1万人,高级技工2万人,技师8000人,高级技师2000人。
2011年,南海提出“人才立区”战略,其中“十万雄兵工程”强调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有计划地培养数十万产业人才;发布了《推进“人才强企”工作的意见》,推出“人才强企”十大工作项目。去年8月,南海区还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从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四大方面为人才南海提供政策及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引进和培养技能人才,提高南海人才竞争能力。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形成“引进快、培养好、使用效果优”的工作格局,促进技能人才数量明显增加、质量明显提高。
为了更好地引进高技能人才,南海还将每两年选拔10名“南海区高技能突出人才”和50名“南海区岗位技术能手”。争取到2020年,南海区技能人才总量达25万,其中高技能人才超7.5万人,占总量的比例达30%以上。
评定
注重生产一线岗位
为营造重视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给南海企业生产一线输送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今年4月,南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佛山市南海区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工作的通知》文件,本次评选是南海区首届评选和奖励优秀高技能人才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对在生产一线岗位作出业绩贡献的技能蓝领进行激励,树立标杆,以人才聚集推动创新创业,驱动引领南海产业转型升级。而今年评定的重点领域是位于生产一线的制造业、服务业、纺织业、生物科技等行业。
“我们对每位申报者耐心解释政策,细心审核资料,严把入口关,重点审核表格填写的规范性、附送业绩材料的真实性等,防止弄虚作假。”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充分考虑申报人的业绩贡献、行业分布、镇街平衡、优中选优、名额配置和评选效率等因素的基础上,筛选和推荐产生了95名候选对象供评选评委会评定。
这次评定优秀高技能人才,在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不唯学历、资历和职称,客观公正的原则下,兼顾产业分布、部门平衡、结构比例和优中选优等因素,邀请欧司朗照明企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技能鉴定升级督导员夏晋等5位熟悉南海产业和技能人才培养的专家参与评定。最终,南海区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出60名,其中,授予胡建武等10人“南海区高技能突出人才”荣誉称号和授予谢刚等50人为“南海区岗位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今日下午,他们将齐齐亮相表彰会。
相关链接
高技能突出人才可获奖励一万元
《佛山市南海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去年8月开始施行,旨在支持企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引进和培养技能人才,提高南海人才竞争能力。
比如,鼓励和扶持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在职员工技能晋升,对每年培养在职员工且取得高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达100人、200人或300人以上的企业,区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15万元的培养补贴。
完善企业高技能人才退休待遇政策,凡在南海区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时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除享受省市有关政策性专项津贴外,可申请享受区财政发放的职级补贴(技师:200元/人/月、高级技师:300元/人/月)。
积极组织推荐区内技术能手参加国家和省市评优活动,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的奖励,每两年选拔10名“南海区高技能突出人才”和50名“南海区岗位技术能手”,对获奖选手授予荣誉称号并分别给予10000元/人和5000元/人的一次性奖励。
鼓励和指导企业、行业协会依照有关规定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逐步探索在试点企业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的南海标准,对取得显著成绩并获得相关部门验收认可的,区财政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南海的人才政策鼓励各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及群众团体等社会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参赛规模在100人或200人以上的,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分别给予2万元或3万元的组织经费支持。
评论
育高技能人才,积淀南海产业文明
◎赵济非
微信朋友圈里曾经流传过一个视频,分别记录了一个德国造轴承和一个中国造轴承的运转历程。轻轻用手拨动一个德国造轴承和一个中国造轴承,中国造轴承哗啦啦旋转几圈后就戛然停止,而德国造轴承却在带出一段均匀的运转节奏后,久久不能停歇,令人叹为观止,也忍不住发出深思。
为什么在轴承这个极其常规的传统技术上,两者存在这么大的差距?人才!技艺!工艺性高技能人才的差别和竞争!
同样的技术,同样的设备,中国人和德国人却造出了完全不同的轴承,往大了说,这是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差距,往本质上说,就是对工艺火候的把握和在工艺人才上的差距。而产业制成品最终的优劣,却恰恰就系于此看不见的一端。其中微妙,存乎一心。
工业产业本身需要积淀,在机器、品牌、资本和流水线之外,积淀和传承这些既需要言传身教,更需要心领神会,尤其需要通过大量时间成本、经验实践所产生的往往不易纸上量化的技艺,这是在资本、产能、流水线等显性制造资本之外,更具价值的隐形资本。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越往后走,就越体现在这个竞争力上。说它是软实力也好,是工艺积淀也好,总之,是由它最终决定了出品的优劣。是它,最终构筑了一个国家和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中坚堤坝!本专题中采访到的几个案例,无论是品酒师、质检员还是钳工,都用他们各自精彩的人生案例,证明了这一点。
近年来,南海区人社局不断探索创新,出台扶持政策,建章立制,制度化保护、扶持,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通过评选优秀高技能人才的方式,鼓励、扶持高技能人才成长,默默构筑南海制造业乃至众多产业的竞争力中坚堤坝,确系功莫大焉。往小处看,是提升产业南海的竞争力,往大了说,就是在有效积淀产业文明,把制造业、工业文明的积淀有计划有轨制地发扬和传承。
现在大家都喜欢引用德国鲁尔区的案例来陈述工业制造业,但本质的鲁尔,并不是一个那种无比光鲜,无比高大上的所谓现代工业橱窗,而是由无数个在某项技术上,祖辈传承了几百年,跨越了数代人的中小企业所构成,它的真实竞争力就恰恰体现在这种传承数百年、跨越数代人的技艺和工艺文明的积淀和光大上,南海自明清开始发展工业制造业,我们更多积淀传承的是商业文明中对生意本身的把握,是一个单腿的巨人,而南海人社局的这一举措,则无疑是补上了工业文明传承的另一条腿,有了这条腿,相信南海的相关制造业、产业,未来不但会跑得更快,也会跑得更远。
胡建武
钻研新工艺为企业创收千万
◎个人档案:就职于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一级加工员,“全国技术能手”
◎获评感言:做人最重要的是懂得知足和感恩,公司给了我发展的平台,我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自身价值最好的体现。
自1995年从技术学校毕业,胡建武便进入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机械制造工人。经过20年的打磨锻炼,如今他已成为公司的技术主管。
2013年2月,成功完成了中石化油压裂泵机四种曲轴项目样件试制的胡建武,为企业创收1000多万元。然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去年研制的石油勘探关键零部件承载辊。
“产品的主要材料是铝青铜,部件相当复杂,研制的关键是要解决材料容易变形的问题。”刚开始时,大家用传统方法一直解决不了产品受热易变形问题,与外商签订的交货期却一天天逼近,技术、生产工人全组二三十人只能干着急。胡建武沉下心来反复琢磨研究,带着团队一次次试验改进,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大家终于找到了攻关方法:利用粗加工后增加高温回火工艺,同时加工时用半圆弧多点支撑工装解决产品材料易变形问题。
解决了材料易变形,产品尺寸的精准控制却又让大家犯了难:3米长的细长轴产品,却有着1000多个尺寸。“每个尺寸都必须达到标准,一个出了差错,整个产品就报销了。”为此,胡建武召集项目组一线工人进行专项培训,确保每位工人操作过关。
机械制造不仅是胡建武的职业,也是他的爱好,工作之余他经常从网上搜集学习先进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有机会还会到其他公司去参观学习。
梁容区
投身玉雕行业创出个人成就
◎个人档案:佛山市南海区麦翠玉器店董事长,一级玉石雕刻工,广东省珠宝玉器协会副会长◎获评感言:这是对玉雕行业的一种肯定,肯定能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一个打工学徒到“中华玉雕大师”,梁容区用了近18年的时间,说起这些年来的经历,他说纯粹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2006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高薪工作,在平洲创办了自己的玉雕加工厂。随后创立麦翠珠宝工作室,完全转到玉雕作品的自主设计、创作上来。
梁容区说,曾经的一件作品《虎啸》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让他看到了玉雕行业的前景:“《虎啸》很有代表性,它的原材料不过小小的一块,暗红为主的玉石边上带点黄,中间有块白,我就根据它的特点构思了一只咆哮的小老虎,白牙撩人,黄爪尖利,十分可爱。从300元的材料变成上百万元的作品,这让人很有成就感,其中体现的是创意设计和工艺的价值。”
“我的艺术创作很快就被市场接受,因为我坚信这种新颖的玉雕作品,会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而且令我欣喜的是,这种新玩意吸引了许多年轻的收藏爱好者。”梁容区自信地说。
除了玉雕大师和企业老板,梁容区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平洲玉雕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席。梁容区说:“大家选我来做主席,我就一定把这件事做好,我的理想是,让一群身怀绝技的在玉雕界享有盛名的人聚在一起,用独到的眼光做别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陈松林
刻苦钻研成为行业专家
◎个人档案: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三级材料成分检验工、玻璃分析检验员,省鉴定中心聘为玻璃分析检验员考评员
◎获评感言:团队的协作无比重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的成功离不开同事。
2002年12月,工业分析专业出身的陈松林加入了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实验室一名普通的化验员。入职13年,通过不断学习、钻研、创新,他为华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作为玻璃瓶罐缺陷分析的技术人才,陈松林获得2008年和2009年两次赴日本学习的机会,通过这两次学习和其个人的刻苦钻研,他成为玻璃瓶罐破瓶、气泡、结石等分析的专家。
针对在玻璃生产中的缺陷,例如破瓶、气泡、结石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陈松林结合客户投诉,通过分析,参与了公司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并取得了实际成效。
2013年,陈松林带领团队推进建设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水平,2014年1月他们的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成为首家日用玻璃通过CNAS认可的企业内部实验室。
作为高技能工程师,陈松林总是毫无保留地将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同事。在数量繁多、耗时耗力的试验现场,总能看到他指导徒弟的身影,而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徒弟如今已成为公司检测技术的骨干力量。注重热心、坦诚是陈松林的处事原则,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然让他在同事的眼中是一个倾囊相授、平易近人的好师父。
刘基洋
对设备维修充满兴趣
◎个人档案: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维修电工、一线技术岗位工人◎获评感言:南海给人发挥的平台很大,获得这个称号,以后我必定继续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初次见到刘基洋,感觉他符合一般理工男给人的印象:寡言、腼腆。如往常一样,他正在车间里来回巡查,一边观察生产设备的运作,一边叮嘱工人们注意事项。
刘基洋来自河南,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大型制药厂担任电工。“大型工厂里的人员分工很细,机修和电工是分开的,个人负责的工作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职业发展的平台较小。”在上海工作三年后,刘基洋来到里水的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担任一名普通的设备维修员。
在志高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刘基洋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由一名普通维修员晋升为设备维修组长,带领十多名维修员,负责公司设备技改项目实施、设备故障的处理和日常保养。每天在各个厂房车间里巡查,对损坏的设备及时维修,对好的设备勤加保养,构成了刘基洋车间工作的主旋律。
2013年,刘基洋遇到了公司生产的空调型号、产品尺寸不一致的技术切换问题,他带着团队刻苦钻研,决定采用伺服控制的自动调节功能来实现切换,在机器人外部设计了一个触摸屏操作面板,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可能因为我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对别人看起来冷冰冰的设备我是充满兴趣的。”刘基洋说,机械维修的工作很适合他,于是一干就是七年。
崔汉彬
点滴坚持换来丰硕成果
◎个人档案: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一级品酒师、酿酒师,2014年12月被评为“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九江双蒸市级非遗传承人”
◎获评感言:我只是在做本职工作,并尽量把今天的事情干好,是我的同事和公司在推着我往前走。
从还是一个懵懂少年开始,崔汉彬就立志要成为一个酿酒师,1992年,他大学毕业就进入九江酒厂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对白酒技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崔汉彬回忆称,当时他发现九江酒味道很传统,但和现代人的口味有出入,便萌生了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融于一体的念头。崔汉彬虚心向老员工请教,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练习,早上6点就进车间,晚上10点要关门他才离开。三个月后,他以竞赛第一名的成绩迈入技术生涯。
崔汉彬通过钻研、学习,很快掌握了白酒酿造的传统工艺,然后开始了天天在酿酒间研究、尝试的日子,他突破性地把“直接勾兑方式”改为“间接勾兑方式”,酿造出风格独特的“九江酒”。
坚持是崔汉彬成功的秘诀。转眼间23年过去,当初意气风发的青年已步入中年人行列。“做酒,春夏秋冬是一个循环,23年就是23个循环。”崔汉彬这样说他的坚持。
从大学毕业进入九江酒厂起,每个工种他都做过。“刚开始学品酒,每天脸都是红的。”他说,酒好不好,要凭你来品,压力很大。点滴枯燥的坚持换来了丰硕成果,2000年他考上白酒国家评委,2014年通过考评成为全国首席白酒评委(全国仅46人),他认为这取决于三点:专业知识、师承、学习。
杨卫康
生产线上走出来的高级技师
◎个人档案: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配主管,一级钳工◎获奖感言:坚持和付出总是有收获的,这应该是团队合作的成果,以后我会一直学习下去。
2002年,杨卫康第一次来到南海,随即入职广东东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当机械装配工,一干便是13年。20多年的装配及维修经验,加之全面精湛的技术,如今的杨卫康已经是单位里的老师傅了。
来到南海工作后,杨卫康突然感觉到“世界更广了”。“企业平台对个人成长很重要,有平台才有发挥的空间。”杨卫康说,东方精工拥有世界领先的生产线,让他接触了不少国内外先进的机械零部件,“我越来越发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了,渴望学习的欲望从未停歇过。”
回想起当年一边上班一边上学的情景,杨卫康感慨万千:“那时候每天5点半一下班就赶到狮山广场坐车去学校,晚上9点下课后又坐车赶回企业,时间紧张,往往赶不上吃晚饭。”
有一次,客户反映购买的大型印刷机出现着墨不均匀的问题,杨卫康组织团队开展专项研究,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找不到问题根源。两个月过去了,杨卫康尝试的解决方案不计其数,在锲而不舍的尝试下,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佛山是全国制造业基地,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今,杨卫康开始考虑落户南海:“狮山已经变成了我的第二个家,而机械装配维修已经融进了我的生命。正因为喜欢这一行,所以我还会一直走下去。”
蔡海成
南海的人情味留住了他
◎个人档案:南海里水红旗酒楼二级、三级中式面点师和营养配餐员
◎获评感言:南海宽容随和的餐饮氛围让我的技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次获奖是对我极大的肯定,以后一定继续努力。
在里水,不少喜欢喝早茶的人都到过红旗酒楼,吃过这里的点心师傅蔡海成做的点心。今年已经50岁的蔡海成来自肇庆怀集,扎根南海已经有15年。1986年,初中毕业的蔡海成踏入社会,从莲香楼一名铲莲蓉的小工,发展到现在知名大酒楼的点心部主管,带领26名点心工人。机遇加勤奋,是蔡海成成功的不二法门。
1990年,蔡海成跳槽到佛山富丽华酒店,给点心师傅打下手,每天晚上,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离开前我都会把厨房的水电煤气等开关检查一次再离开。”正是凭借这种责任心和对点心制作的钻研,蔡海成在入职一个多月后被提拔为副主管。
从事点心制作30年,蔡海成擅长制作各种传统点心,叉烧包、麦香包、烧麦、虾饺等无不精通,他的原创点心“百鸟归巢”曾获评“广府名点”,帮助红旗酒楼赢得“广府名菜食府”称号。
“在酒楼做点心可以直接面对客人,看到他们吃着自己做的点心开心的笑容,给我最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他说,一份工作,能让自己养家糊口之余,又能让兴趣爱好得到发挥,同时收获那么多食客的笑容,这份满足感就是他坚持的重要理由。
扎根南海15年,蔡海成没想过离开,他说:“在这里工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人情味。”
唐秀
两换工作最终找到“心属”
◎个人档案:佛山大唐纺织印染服装面料有限公司三级印染染化料配制工,“全国印染行业技术能手”◎获评感言:获奖后最想感谢的是公司领导和同事,因为他们让我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让我能安心工作。
身穿一件黄色上衣,扎着马尾,戴着眼镜,作为一名“90后”,唐秀让人感觉到的不是属于这个年纪的浮躁,反而是她在工作岗位——印染染化料配制上的兢兢业业,今年正是她工作的第8个年头。
“读书的时候专业是英语,出来社会我却选择了一份完全不相关的工作。”唐秀感慨道,当一名印染染化料配制工既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她的爸爸就在这个岗位上默默付出了十多年。
“刚开始工作那两年比较浮躁,因为从小就接触这行,心想着为什么不试下其他工作?”于是她心一横,辞职来到深圳一家电子厂。但是工作后的唐秀才发现自己的天赋并不在此,“我还是想在纺织行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选择来南海。”唐秀说,她刚入这行时就已听闻西樵“纺织名城”的称号。
在佛山大唐纺织印染服装面料有限公司工作的一年里,工作虽然忙,但学到“涂层”和“拔印”等新技能,让唐秀非常满足。“唐秀不仅工作技术好,性格也比较开朗,和同事的感情比较好,公司举办的活动也积极主动参加。”大唐印染人事部主管黄家静这样评价唐秀。
梁灿尧
坚守藤编技艺四十年如一日
◎个人档案:中级工艺美术师,藤王府品牌创始人,南海藤编省级非遗传承人◎获评感言:我觉得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是毅力,要持之以恒,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在坚守祖宗留下来的技艺过程中,老一辈代表人物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刚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痴迷藤编40多年的梁灿尧便是其中一员。
5岁那年,梁灿尧的母亲让他开始学做藤编。“开始时我是抱着玩的心态去学的,编藤时手容易被割伤,于是母亲用蕉叶来教我编。当时家家户户都编藤,所以我也觉得理所当然。”梁灿尧说,但到了后来,身边的人都在埋怨他,甚至责骂他,有人嘲笑说:“都一把年纪了,还折腾藤编图个啥?”
然而梁灿尧铁了心坚持下来,他说:“低潮期熬不住了,就兼做小食店和士多来养活这行当,所以才有今天的藤王府。”看似轻易的言语之间,背后是大量心血的倾注。
南海藤编制作技艺被评为了省级非遗项目,梁灿尧成为传承人,他说:“其实老一辈人中,懂藤编技艺的人多的是,我被评为传承人不是因为我的手艺有多好,只是因为我有这份坚持。”
如今,在梁灿尧创立的藤编传习所内,藤编制品五花八门,从家具到小玩意都有。“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年轻一代知道,藤编也可以高收入、有创造性。”梁灿尧说。
江泓
回归讲台传道授业的彩妆师
◎个人档案:轩美尼·亿尼奥形象美妆学校一级化妆师
◎获评感言:感谢我的老师以及学校给我这么好的平台,我也希望能尽自己的努力把更多东西教给我的学生们。
9年前,想拥有一技之长的江泓从原来的公司辞职,开始走进化妆造型行业。“我算是天赋一般的,只能下更多苦功夫,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从最基础的学徒,到摄影楼助理、自己开店,再到现在成为美妆学校的一名彩妆讲师,江泓整整走了9年。
经过多年的磨砺,如今她已经在彩妆界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经常受邀当电视节目的化妆造型指导,如到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越讲越掂》、现代教育频道《小脚丫快长大》节目组做化妆师。2013年,她还受邀担任央视《交换空间》主持人特约造型师。
很多在行业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化妆造型师,都会开设工作室,继续拓展自己的业界名声,然而,江泓却选择回到学校做一名彩妆讲师。在学校担任形象设计班班主任期间,她根据自身的从业经验以及当下流行趋势,不断丰富形象设计班的课程,如加入新娘妆、晚宴妆、老人妆、男变女妆等流行妆容,使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现在学习化妆造型的孩子都是‘90后’‘00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对未来规划也不清晰。”为此,在教学时间外,江泓还会经常和学生们聊天,引导他们规划未来,有机会还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外出实践,走出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
专题策划/统筹关帅屏梁周新文/图珠江时报记者李晨程柯琳娜何美芬林晓丹陈志键胡嘉仪邓小琼通讯员吴丽君
版权所有:2017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大道北88号(区府机关大院)区委楼526室
联系电话:0757-86337323 传真:0757-86226955 邮箱:zzb_bgs@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000733 粤ICP备09102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