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党建 > 基层党建
百年记忆 红色南海丨从“文化惠民”走向“文化悦民”
时间:2021-12-07 15:18:00  来源:区委组织部_Admin

樵山文化中心成为南海市民心目中高雅艺术的殿堂。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扫码了解红色南海的百年故事

 

  到博物馆观展,去图书馆看书,到影剧院欣赏高雅艺术,从“南海文化云”获取文化资讯……如今在南海这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无论是老街坊还是新市民,都能在“家门口”畅享文化大餐。

  这得益于南海历届党委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大力推动文化事业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产业大步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实现了从“文化惠民”到“文化悦民”的跨越。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发展不仅润泽群众幸福生活,也让南海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幸福城市,并先后获得首批全国文化先进县、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荣誉。

  经济文化两手抓 获评首批全国文化先进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海县委贯彻党中央的富民政策,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同时,南海县委、县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阵地的建设,是文化惠民的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海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兴建粤剧团、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宫、博物馆等单位的新场馆,修复了康有为故居、新建了康有为纪念馆等。

  据统计,从1981年至1991年,全县投入6800多万元建设县、镇两级文化阵地,通过国家办、集体办、社会办、群众办等多种形式,掀起文化阵地建设热潮。至1991年底,全县城乡文化活动阵地面积从3.6万多平方米扩大到26万平方米,拥有电影(剧)院、图书馆(室)、舞厅、卡拉OK厅等文化场所约1300个。其中,全县各类图书馆(室)从1979年的16间发展到1991年的373间,藏书总量从5.5万册增加到138万册。

  与此同时,各类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从1987年起,南海县人民政府主办南海艺术节,作为全县性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包含文艺汇演、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文学征文、彩车巡游、广场舞蹈表演等形式,极大地促进了群众文化艺术的繁荣。

  南海县还着力培训高素质的文艺创作人才,至1991年底,共建立了文学、诗联、戏曲等各类文化学术社团39个,并经常举办各类文艺学习班、培训班。

  1991年12月,南海县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首批全国文化先进地区(后改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1992年撤县设市后,南海进一步完善和扩大文化阵地,包括投入1亿多元兴建南海体育馆、新建南海影剧院等,让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

  构建城乡“十分钟文化圈” 建成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进入21世纪,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已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文化供给也从数量追求向品质提升转变。

  2010年,南海区委、区政府发布《“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5年)》,确立“文化引领,促进产业、环境、城市、社会乃至公民素质全面提升,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的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建设首次成为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2011年1月,南海区获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成为首个“广东省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同年10月,区委把“提升文化品质”写进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作为全区的中心工作之一。2013年,南海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文化部正式公布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获优秀等级。

  南海区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群众“点单”机制,实现由“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南海通过实施“高雅艺术进剧场”惠民项目,强化了高端优质的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通过发放图书进基层、社团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优秀文化志愿者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鼓励基层群众自发组织、自办文化活动;南海区图书馆还推出“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将图书的采购权交给读者,实现从“众口难调”到“众口众调”的转变。

  2017年,南海区成功创建第一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其中18项67个指标全部达标,指标优秀率位列全省第一。截至该年底,南海打造了25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全覆盖;建成了1个区图书馆、7个镇(街道)图书馆分馆、137间智慧图书馆(读书驿站)的多层次、网络状、立体化的“区、镇、村居”三级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图书馆覆盖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文化活动就在家门口”的愿景。

  南海区通过构建“在身边、可触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建设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实现了从“文化惠民”到“文化悦民”的跨越。

  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 三度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

  2020年11月,南海区荣获“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和“2020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称号,这是继2017年、2019年登榜后,南海区第三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区)”。其中,文化润民正是关键词之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近年来,南海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让城市和人民因文化而幸福。

  南海区大手笔规划和建设大型公共文体场馆。南海文化中心、南海艺术中心、南海体育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如火如荼,以填补区域大型体育场馆空白;环千灯湖博物馆群、环佛山西站博物馆群、环西樵山博物馆群“三大博物馆群”建设持续推动,为市民群众奉上精彩的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作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省级试点,南海区完成了“1+7+30”文明实践格局打造,截至今年11月,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884个,形成了串珠成链、连点成片的文明实践阵地格局。遍布南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已成为党和政府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明力量推动社会善治,实现群众思想同频共振的重要创新载体。

  南海区还确立了东部“文化+创意”、中部“文化+商业”“文化+科技”、西部“文化+旅游”的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南海文化资源加快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产业加速培育为支柱产业。近年来,建川新中国百年博物馆、“宋城·佛山千古情”、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产业中心等重大文旅项目相继落地,广府文化(南海)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功夫之城”日臻成型,让城市更有底蕴、更显灵动。如今,文化产业已成为南海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在岭南文化的浸润滋养下,在“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团结奋进”“脚踏实地”的南海精神引领下,南海区以兼容并包的姿态广泛吸引全社会各层次的人才,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南海都能找到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独特的名片。迈向“十四五”新征程,南海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魅力,让历史传统和现代都市相得益彰,让千年古郡绽放文化新魅力。

  文/珠江时报记者 黎小燕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站点地图

版权所有:2017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大道北88号(区府机关大院)区委楼526室

联系电话:0757-86337323 传真:0757-86226955 邮箱:zzb_bgs@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000733 粤ICP备09102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