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工动态
西樵:三年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五年建成南海西部区域中心
时间:2021-08-07 15:16:00  来源:区委组织部_Admin

西樵镇听音湖片区夜景。

 

西樵镇儒溪村完成改造后的田间看护房。

 

蒙娜丽莎集团9米陶瓷大板生产线。

 

  8月6日,中共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樵山文化中心召开。大会确定了西樵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即围绕“空间再造,产业重塑,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的工作主线,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力争一年城乡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三年基本实现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五年高标准建设成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南海西部区域中心。

  党建引领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

  高质量党建工作是为群众缔造美好生活的坚强保障。

  去年,西樵镇出台了《西樵镇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建设和运营补贴办法》,积极鼓励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建服务阵地。截至目前,全镇建成镇级党群服务中心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3个、经济社党群服务站281个、党建主题公园5个,党建服务阵地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在西樵镇岭西村,有一个特别的图书馆——“党建有声图书馆”,党员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深入了解到党史、村史等多方面的信息,让党建文化贴近实际、走进群众。

  该村还打造了“红棉聊天室”,由各经济社支部党员每月定时到所属经济社的党群服务站“听民意、集民智”,与群众“唠家常”。群众提出的小至蚊虫多、大至村道有待拓宽等问题,都被党员一一记录在册,积极协调解决。这是西樵镇打造“三亮”工程党建品牌的成果。

  接下来,西樵镇将实施新一轮加强党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三级党建网格,持续打响“三亮”工程、“党员首议制”等党建品牌;在基层党组织中落实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驻点联系与信访工作双向联动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深化“双报到”工作,探索实施“一行一品”党建工程,持续加强党员志愿服务,进一步强化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产业重塑

  培育西樵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前西樵纺织业在国内十分有名,但近几年的集聚和品牌效应渐渐减弱。”西樵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南海区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莫柏源分析,这除了与周边地区纺织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有关,更与西樵纺织产业发展空间受限有关。他迫切希望西樵纺织业能突破土地限制,将“纺织之乡”的名片延续下去。

  近年来,类似的土地空间制约问题是被企业提及最多的痛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西樵做了大量的创新与尝试。比如创造性探索集体土地流转入市、混合开发、镇属公有企业介入土地整理等模式,以及创新集体土地流转出让收益的模式,即“一次性收取流转出让金+逐年收取公共设施租金”等。每一次的创新与尝试,都为西樵的“空间再造”加多一个砝码。

  同时,西樵具备水、电、汽等制造业配套优势,率先建成“三统一”循环经济园区,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发展阶段抢占有利位置。但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化不足,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仍困扰着西樵。

  未来,西樵将继续通过村改大攻坚腾出新的发展空间,为培育新动能提供基础;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往价值链的两端进行转化;还要在坚持文旅品牌的同时,补足产业短板,培育新兴产业,聚焦数字经济、信息产业、快消品等,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和项目,以此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重塑。

  生态优先

  以城乡融合引领区域升值

  坐拥“两山两江”、万亩桑基鱼塘、听音湖等美景的西樵,“湖光山色两相和”不仅停留在诗里。

  西樵镇党委书记李毅佳强调,生态是西樵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生态优先战略,以最坚定的决心保护西樵的生态环境,以生态文明引领价值实现,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镇域样板。

  本次大会上首次提出西樵旅游“二次创业”的概念,从拓展乡村民宿、研学旅游等文旅新业态着手,主动迎接大客流时代,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层次和水平。

  西樵还将在听音湖片区启动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以听音湖片区为核心,联动官山城区和周边乡村融合发展,提升城区服务水平,实现以湖兴城、以湖聚产、以湖惠民,打造佛山西部集中发展文化创意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创新平台和城市客厅。

  “我们要让生态、人文优势成为西樵产业、文旅、城市融合发展的优势,把好山好水融入城乡建设,努力实现美好生活在西樵的跨越式发展。”李毅佳说。

  下一步,西樵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加速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西樵段建设,高水平建设环西樵山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持续发力实施一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同时,西樵将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鼓励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创新治理

  以品质民生缔造美好生活

  西樵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大大小小的鱼塘、农田之间以“基围”相隔。为了存放农具、饲养家畜、休息等,不少农民从上世纪开始在“基围”上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看护房。部分看护房建设得比较简陋,当台风、暴雨天气来袭,随时有倾倒的可能,对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2019年起,西樵开始对全镇范围内的田间看护房进行升级改造,从选址、样式、大小、风格、成本等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将田间看护房标准化,提高其使用安全性。

  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二期工程的建设,以“只减不增”的原则,由镇给村(社区)进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开展田间看护房改造,现已完成1200多个。

  佛山地铁2号线二期、一环西拓等重点交通项目有序推进,新西岸大桥等一批路桥项目完工通车;水利、电力、燃气设施不断完善;老旧小区改造加快进程;推动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扩建,力争成为南海首家镇级三甲医院,打造南海西南部的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实现社区幸福院全覆盖……群众的生活正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民生福祉的增加而得到“质”的飞跃。

  群众参与、党群联动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未来,西樵还将加快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更多向村(社区)倾斜。

  记者观察

  让“面子”更美让“里子”更富

  大镇崛起,前赴后继。在佛山众多的镇街当中,几乎没有一个弱者。每一步都在奋勇争先,稍不留神就要错失机遇。于西樵而言,历史的机遇短暂而宝贵,不容错失。

  善将优势变胜势

  竞逐的路上,优势者是先发还是后发?成功的探索,光环与底色是助力还是压力?

  纵观佛山:没有任何一个镇街,能像西樵一样,既拥有传承5000多年的传统岭南特色文化,也坐拥“两山两江”、万亩桑基鱼塘、听音湖等“湖光山色两相和”的文旅生态资源优势;

  没有任何一个镇街,能像西樵一样,一个镇域单位同时具备水、电、汽等制造业配套优势,并率先建成“三统一”循环经济园区,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发展阶段抢占有利位置。

  没有任何一个镇街,能像西樵一样,同时拥有毗邻佛山五区的地理优势,佛山地铁2号线、一环西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重点交通枢纽设施,将推动西樵的区位优势实现质变。

  换言之,西樵的生态、产业与区位,有着其他兄弟镇街所不及的优势。优势如何转化为胜势,更加弥足珍贵。

  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要尽最大可能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精细平衡,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越要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

  强调“产业配套”,是先有产业还是先有配套?是要众星朗朗,还是孤月独明?还是续写着星月齐辉的佳话?

  强调“交通顺畅黄金万两”,就是要向空间换时间,向城市要人气。区位与交通本身并不是城市发展的内涵,车来人往才有黄金万两。

  擦亮面子夯实里子

  从靠山吃山陷入成长烦恼,到痛定思痛擦亮生态底色,再到深情护绿夯实“高质量发展”厚实本底,西樵一次次面临选择,又一次次作出抉择。坚定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里也成为“樵”见美丽中国的重要窗口。

  樵山多芳草,所思在远道。“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曾是珠三角专业镇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然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自主品牌缺乏、产业积聚程度较低、区域产业雷同等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

  传统专业镇经济的流弊,本质属于“草根经济”的先天不足。前期发展优势是植根性好,而后期成长则面临“草”多“树”少、“果”多“肉”少的结构性缺陷。

  “草”多“树”少的困惑,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专业镇转型升级的迫切。升级,是为了解决当前专业镇发展中存在的产业层次低下、无序竞争严重、要素支撑薄弱的问题;升级,是基于未来发展的战略考虑,是夯实实体经济的一次结构性调整;升级,更是对过去光环的自我审视,城市名片的重新擦亮。

  坐拥绿水青山5A家园,手握三个百亿级别的产业集群,西樵理应有自信既擦亮山好水好风光好的面子,也做实民富镇强的里子。

  绘就蓝图接力再干

  一张蓝图绘到底。

  从“文化引领·聚力突围”的听音湖横空出世,跨进“文旅融合城市,产城共融提速”的“城市空间再造”,再到“文旅融合城市,产城共融提质”,全面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西樵的蓝图描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将蓝图变地图,一年一年接着干出来的。

  两座山、两条江、38万西樵人,扛大鼎、铸丰碑,一曲雄歌入人心;一座城、几代人,177平方公里,把稳舵、鼓足劲,一张蓝图绘到底。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正如西樵镇党委书记李毅佳所言,唯有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进取精神,凝聚共识,创新进取,奋力推动西樵高质量发展再创新辉煌、谱写新篇章,西樵才能交上一份经得起考验的满意答卷!

  文/珠江时报记者 钟泽诗 李维德 通讯员 关蕴琪 林嘉美 麦钰豪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站点地图

版权所有:2017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大道北88号(区府机关大院)区委楼526室

联系电话:0757-86337323 传真:0757-86226955 邮箱:zzb_bgs@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000733 粤ICP备09102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