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驻点直联
胸前一抹“党徽红”服务群众亮初心
时间:2018-09-05  来源:区委组织部_Admin

大沥党员为有需求的群众家庭送上新书桌。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摄

受助群众为上门服务的党员“点赞”。(通讯员供图)

大沥沥西社区党员卢焯荣转移受浸群众。(通讯员供图)

 

  什么颜色最流行?什么搭配最时尚?对大沥的党员来说,如今有了一个统一答案:不论西装革履,还是长裙翩翩;不论潮牌衣服,还是粗衣麻布,在他们衣服上靠近心脏的位置,都有相同的“一抹红”——那就是一枚闪亮的党徽。

  党徽不仅要戴在胸前,更要将党员意识在为民服务中外化于行。在日前印发的《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提出党员要亮出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大沥正在以“党建引领·暖心工程”作出行动上的回应。

  在这场普及全镇的行动中,得益的不仅仅是接受服务的群众。尽管大沥镇有一批具有先进性和服务能力的党员,但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通过“暖心工程”,大沥号召党员走到群众身边倾听需求、开展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党员们重温了入党初心,找到了践行入党誓言的最佳切入口。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党员更能获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从而加速党群关系的融合。

  为服务群众网格员使出“十八般武艺”

  “何姨,你看,搞定了!以后上厕所不用担心摔倒啦!”拍了拍刚刚安装好的卫生间扶手,陆健明开心地说。8月26日,经过一个上午的劳动,他收到的“报酬”,是服务对象何姨的笑容和竖起的大拇指。

  懂水电维修、会五金安装的健明,现在的职业不是水电工,也不是五金店主。他是大沥镇华夏社区的网格巡查员,更是大沥镇1.1万多名党员中一员。

  “其实我以前真的干过一段时间水电工,还拿了电工证。不过后来转行了。”健明说,自从当上了社区网格巡查员,每天他的工作就是在自己负责的区域里“明察暗访”,行走在大街小巷里发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然后梳理汇总到上级进行处理。

  因为工作认真细致,健明不仅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肯定,还曾经当过该镇电视新闻上的“主角”:今年4月11日,在广佛新干线荟景豪庭正门前有一辆小车发生自燃,刚好在附近巡查消防安全的健明马上报警,并且在现场围起警戒区,示意车辆绕道行驶,疏导围观群众远离着火点,直到火势被扑灭,最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尽管自己的日常工作就是在为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而努力,但身为党员的健明,还是希望能多做一点。虽然党组织平时也有不定期组织党员探访困难群众等,但健明觉得自己做得还是不够多,浑身的干劲不知道该怎样使。正在健明迷茫之时,大沥镇开始实施“党建引领·暖心工程”,吹起了号召党员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号角。

  开展党员分类是“暖心工程”的其中一个重要步骤。根据前期的摸底调查,目前,大沥全镇11275名党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为6664人,60岁以下党员8064人,骨干党员8280人,有技能的党员3255人,专业特长包括家电维修、教育辅导、社会工作技巧、基础医疗服务、法律咨询等。

  党员分类之后,便是进行技能培训,让党员们好好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健明所在的华夏社区很快便举行了多个技能培训班,包括水电维修、理发、烹饪等,让党员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兴趣参加。健明正是通过培训班重新当上了“学生”,拾起曾经遗忘的水电维修知识,并在实际服务中“学以致用”,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作为基层党员,提升自我真的很重要。要与群众交流,才能了解群众所需。学技能其实是一把钥匙,用专业知识为群众服务,群众才会认可你、信任你,才会对你说心里话。”健明说,通过真真切切地走到群众身边服务,自己不知不觉中,也逐步加深了对“党员”这个身份的理解。

  从“帮一位”到“暖一群”党员服务常态化了

  在沥东社区龙腹村,年过七旬的荣叔和珍姨夫妇因行动不便需要长住家中,一日三餐需要儿子照料。沥东社区党委前期组织过多次党员入户探访,了解到二老出行都需轮椅,但他们家中只有一台,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前几天,沥东社区的党员们便合力购置了一台轮椅以及蚊帐、气垫等家居用品。看着眼前的这群“红马甲”,说话不太流利的珍姨连连道谢,眼里闪烁着泪光。

  截至目前,大沥镇已建成了90支基层党员服务队,完成了第一期的党员骨干技能培训,初步收集到了超过700条有效需求。然而,“暖心工程”关注的绝不仅是个别群众的个性需求。让党员在服务中,从众多的个性需求里梳理出共性需求,从而寻找解决方法,进而进一步提升民生、城市、经济等不同领域的发展,也是“暖心工程”的重要目的之一。

  在沥东社区,目前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有1200多名,占总户籍人口的22%,老龄化现象比较明显。“我们在组织党员入户调查需求的时候,发现不少老人缺乏日间照料。”社区党委副书记周慧说,因为孤寡或者儿女忙于生计等原因,这些老人甚至需要靠外卖度日。因此,在为老人购置物品、优化生活环境的同时,借社区长者服务中心建设的契机,沥东党委正在对社区一栋空置的房子进行改造,拟建设长者服务中心和长者饭堂,为老人提供就餐、休闲娱乐甚至日托等服务。

  “我们社区目前有200多名党员,以前的组织生活除了定期开党员会议,还有组织节日慰问等。”周慧说,大沥“暖心工程”的实施,让社区开始了解到党员服务常态化的重要性。为此,目前沥东社区已经制定了“暖心工程”党员社区参与服务方案。“设置政策法规宣传岗、民意收集岗、关爱扶助岗等一批服务岗位”“开展‘幸福院’长者需求调查项目”“链接‘聚力大沥公益圈’等社会服务资源”……在方案中,不难看出沥东社区党委进家门、听呼声、解难题、暖民心的决心。

  目前,大沥共有42个社区、727个基层党组织。该镇将推动全部42个社区制定“暖心工程”行动方案,通过打造一批标准化党群服务阵地,策划党员服务活动的方式,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一有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社区党员

  前天下午,沥雄社区接到群众良叔反映,家中水管爆了。于是,社区马上派出懂水电维修的两委干部、党员到良叔家中,帮他换上新的水管和水龙头。“当时脑海一片空白,我自己不懂维修,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人维修。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社区党员帮忙。”良叔说,社区党员能快速及时地帮他解决问题,真的很感谢,“证明自己的第一感觉没错,党员真的‘靠得住’!”

  “社区群众最熟悉的就是逢年过节派送慰问品的工作人员。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只有真正走到群众身边,真真切切地服务,群众才会记住你、信赖你。”在日前“暖心工程”动员会上,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说。

  “行在身边,暖在心中”,大沥党员在服务中身穿的“红马甲”背上的八个大字透露着行动的意义。大沥地处广佛交界处,人口结构多元化,社会、城市、产业都处在快速发展和转型的阶段。如何把党建融入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这是大沥镇党建工作的重点。“暖心工程的实质是一个党建工程,更是一个凝聚力工程。”刘浩文表示,大沥将以此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用党员队伍力量之和,壮大党组织力量。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践行出来的。因此,大沥正是想要通过开展“暖心工程”,让每个党员到群众中去,进家门、听呼声、解难题、暖民心,长期坚持服务群众,以行动服务为抓手,更好地密切党群、干群“血肉”关系。党员带头,干劲更足。在河涌治理、三旧改造等领域,大沥也将通过“暖心工程”发挥党员牵头作用,动员群众一起参与,从而达到群众满意的效果。

  据相关行动方案,“暖心工程”将分五步进行,分别是开展党员分类、进行技能培训、开展广泛宣传、收集群众需求和组织服务活动。接下来,“暖心工程”全面进入常态运作阶段,将常态化收集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党员服务活动、常态化组织技能培训,并建立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大沥将把1.1万多名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通过服务打开大沥党建工作新格局。

  ■记者手记

  暖基层民心唤党员初心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不仅仅是党章的明确规定,更是我党在发展历程中所提取的经验所在。走群众路线、为群众服务,是获得民心的最重要途径。

  然而,怎样才能真真切切地服务群众?首先,得勇于把身份亮出来,这是为了牢记自己是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在大沥,无论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社区里走家访户开展服务,党员胸前必定会戴上鲜红的党徽。这枚徽章,就是在告知大家,这是一名党员。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中,亮明党员身份,可以使党员身上有了压力,肩头有了使命感,心头添了责任。

  党徽戴起来,身份亮出来。大沥镇把一个最简单不过的举措,做成了最美的风景,党员争先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一遍遍目光的关注,就是在一遍遍提醒自己在党旗下的入党誓词:“……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身份亮出来,行动做起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践行出来的。要想服务百姓,党员就得往下沉,把服务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暖心工程”就是这样推动党员回归社区、倾听民意、拉近民心的举措,也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具体措施。

  在服务的过程中,大沥为的不仅是通过收集民意推动社会、城市、经济的更好发展,更期望以此让每个党员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与肩上的责任。一个合格党员,离不开长期的淬炼,更需要一生的坚守。革命年代,入党意味着吃苦、流血甚至牺牲。和平年代的党员,一般不会再经历如此残酷的考验,但也更应注重入党后的自我锤炼,注重对党员身份的认知与践行,时时事事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暖心工程”的逐步普及,最终温暖的不仅仅是基层的民心,还有党员的初心。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翠贞 通讯员梁景萍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版权所有:2017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大道北88号(区府机关大院)区委楼526室

联系电话:0757-86337323 传真:0757-86226955 邮箱:nhqwzzb@163.com 邮编:528200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000733 粤ICP备091028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