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南海 活力无限
时间:2021-11-14 16:26:00 来源:区委组织部_Admin
评论
◎本报特约评论员大路
南海区“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热议。大家普遍认为报告言简意赅、干脆有力,提出的工作思路精准、清晰,指出了今后五年南海政府工作的关键词——转型。
推动南海转型,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必由之路。从某个特定角度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改变原有发展模式、路径、方法、手段的过程,就是变革动力、提升质量和效率、扩大受惠面的过程,也就是根据面临的形势和内在的需求持续转型的过程。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南海转型,是历史逻辑的演进。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南海至少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的产业转型,以“六个轮子一起转”改革推动农业南海向工业南海蝶变,实现生产力的大跃升。这一次转型集中在经济领域,转的是发展动力和产业形态,转的更是群众的思想,从此,“不敢富”变为“致富光荣”。这是石破天惊的一跃,打响了南海人敢为人先的改革品牌,也为后来南海的历次转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第二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要素转型,主要是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支撑土地要素从分散化供给转向初步集中规模化供给。这次转型是要素转型,扩大了工业用地供给,推动南海工业由小规模、点状分布向规模提升、适度集聚转变,进而增强了南海经济实力,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
第三次是本世纪第一个二十年的城市和制造业双转型,以规划建设机制创新推动城镇空间由分散布局变为沿城市中轴线和广佛同城连接带适度集中布局,以产业扶持政策创新推动制造业由投资驱动和量的扩大转为创新驱动和质的提升。这一次转型奠定了南海“东部城市、中部产业、西部生态”的发展大格局。同时,这一次转型还没结束,和当前的第四次转型紧密相连、互为依托。
三次转型给南海夯实了经济、制度和经验基础,为当前和今后的转型实了底气、长了志气、壮了力气。当前的南海,在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环节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转型,如旭日东升、呼之欲出。
当下正在进行的是第四次转型,是一次城乡综合转型,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是人、产、地、文的全面转型。转型必须依靠一系列相互衔接、系统集成的体制机制改革,这一次全面大转型的支撑就是土地制度、行政管理、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的四大重构。以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村集体和市场活力,催生连片的产业空间、城镇空间、农业农村空间、生态空间,满足建设现代化城乡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以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层级活力,推进区镇村权责架构进一步完善,提升各级各方面统筹管理能力,释放有为高效政府的强大效能;以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制造业升级活力,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以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社会多元主体的活力,推动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更有效地应对高密度人口和本外地人口倒挂带来的管理服务压力。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南海转型,也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延伸。
如何在先行工业化、城镇化地区打破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推进高质量发展,如何以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如何以改革促转型、以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当前紧迫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南海的率先探索,可以有效破解自身遇到的瓶颈,“杀出一条血路”,重振虎威,可以为珠三角乃至国内外同类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可资借鉴和选择的新路径、新方案。
南海人历来是勇当改革发展大任的,更是堪当改革发展大任的。历史的接力棒交给了今天的南海,那就跃马扬鞭、踏平坎坷,抓改革、促转型,向着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