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天地 > 思想理论
激发创新创造伟力 推动南海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8-02 15:48:00  来源:区委组织部_Admin

  ◎仲声

  人类历史浩浩荡荡,昼夜奔流,其最深处的动力,便是创新创造。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一百年,中国的发展滔滔向前、日新月异,更是源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层出不穷的创新创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回眸历史,思考当下,我们这一代人,在创新创造上,依然有任重道远的使命。

  历史 充满创新创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创造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回望一百多年前,在中国的热心青年正为救国而彷徨、探寻、思考、实践、奋斗的时候,中国迎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但要在它的指引下找到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正确道路,还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艰苦的探索,还需要一个漫长曲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传承 把握好发扬好创新创造的核心精神

  我们正在进行的是新时代的创新创造的新长征。新的长征需要传承红色基因,需要传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众多创新创造精神中,我们尤其需要传承的是:

  一、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我们要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去思考、决策、实施。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共产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

  二、重视创新、全面创新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明确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既着眼于中国的实际,也着眼于世界发展的根本趋势,并主动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在制度创新方面,中国制度具有独特优势和旺盛生命力,对此我们充满自信;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同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要求相比,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现代化的艰巨任务相比,我们的制度还存在不足,还没有成熟定型,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进一步发挥其优越性,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

  三,切实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全力建设科技强国的精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的创新创造既要有机制、制度的创新,更要有科学技术的创新创造。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 让创新创造伟力持续推动南海高质量发展

  南海是一个带有深厚红色基因的革命热土,也是改革与发展的热土。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应该怎样激发创新创造伟力,实现南海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第一,传承南海的创新基因。南海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有敢为人先、善于创新创造的基因和风气。千百年来,正是凭借这样的创新基因和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南海从没有落伍,一直走在时代的潮头上。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好南海的创新基因,弘扬创新创造的区域文化特色,继续把创新创造向新的领域和高度延伸。

  第二,结合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敢于试水、敢于制度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的难题,是广东的课题,更是南海的现实发展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关键是土地问题。南海要按照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土地权属、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以创新破解历史难题。新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必将引领南海走上展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第三,政府勇于推进行政服务改革,搭建良好的创新创造环境。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改革的先行地和创新创业的热土,南海的未来发展无疑也是依托于创新驱动。南海要在清晰的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下,统筹协调全区各方面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造的氛围和环境,在产业规划、政策制定、行政服务、资源倾斜等各方面,为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提供全面的服务和赋能。

  第四,激发企业的创新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南海创新创造的伟力蕴藏在企业,蕴藏在社会。政府要善于激发、保护、引导这股伟力。要充分利用季华实验室等基础性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也要敢于投入,用真金白银来引导、鼓励企业在科学技术、生产方式、新的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创造,使南海经济早日从传统产业转型为符合互联网信息时代产销要求的新经济、新业态。

  第五,引进人才,发展教育,为南海的长远积蓄后劲。教育和人才构成了一个区域创新创造的最基础支撑。多年来,南海一直重视教育,已经发展为教育强区;重视人才引进,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落户。引入了人才,更需考虑营造与高层次人才相匹配的产业环境、就业机会、城市环境,使人才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互相成全,相得益彰,实现南海的持续高水平发展。

  创新创造是一个地区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源泉。南海未来要继续弄潮于时代,靠的依然是激发潜藏于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层的创新创造伟力。

  (作者系珠江时报社副总编辑)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站点地图

版权所有:2017 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组织部(区编委办) 技术支持: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大道北88号(区府机关大院)区委楼526室

联系电话:0757-86337323 传真:0757-86226955 邮箱:zzb_bgs@nanhai.gov.cn 邮编:528200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3000733 粤ICP备09102853号